落后中国1000年的包钢制刃为何成日本刀主流?解密清代中日刀剑交流史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在《日本刀收藏指南:中国造成了日本史上两个名刀匮乏期?》一文中,提及了明代对日本刀的仿制和引进。对此,有读者提问,明亡清兴之后,清代人又是如何看待和接触日本刀的呢?
清代(1644-1912年)对应日本江户(德川)时代(1603-1868年)明治时代(1868-1912年)。日本刀分期为新刀(1596-1763年)中晚期和新新刀期(1764年-1876年)。从新刀期后的刀锻冶,使用了延续至今的皮心铁构造,也称包钢法。这个锻造方法虽然落后于中国大陆将近1000年,但包钢制刃最终成为了日本新刀以后锻造的主流,从而延续至今。从丸锻、二枚锻到三枚乃至名匠的多枚锻法变迁,是朝鲜半岛工匠传播大陆锻冶文明与日本工匠实践结合的产物。
1633-1854年日本颁布锁国令,虽然不是完全停止了对外贸易,但库存的舶载铁历经100多年的消耗已经殆尽。于是在宝历元年(1751年),日本刀使用了本土钢作为日本刀的主要钢材。新新刀时期刀产品大都是在后期高温炉(天秤鞴、大胴)时期锻炼钢材。这一时期刀匠们使用的主要材料,多为大规模商业冶炼出来的各种成品钢及玉钢。现代炼制玉钢所采用的主流做法:鉧押法,也是到江户时代才逐渐确定下来。
实际上,日本从16世纪才开始研究用煤炭的量产冶炼高炉,到两个世纪后的1873年,正式完成使用煤炭高温反射式精炼炉的研发。因此新新刀时期有相当部分日本刀是采用冶金业概念上的高温炼炉的产品制造的,而传统冶炼法则日趋式微、几近绝迹。也因此,水心子正秀才会发起日本刀复古运动,最后成功地将传统低温冶炼和锻造法保留至今,并将传统日本刀要使用传统冶炼和锻造这一概念基本固定了下来。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佩里率领军舰从浦户和江户湾登陆,并递交国书。(史称“黑船来航”)双方在1854年的来访中签订《日美和亲条约》。1858年日本和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和《安政条约》,于是锁国告终。安政四年(1857年)后的日本刀也使用洋铁打造,洋铁采用西洋矿石制炼已经是现代钢材的模样。新刀的刀姿与南北朝时代大磨上的体配十分相似。切先变得非常的长,称为“大锋”。刀体变得更厚重,刃长大多在二尺四寸、五寸(72.7cm-75.8cm)左右。
▲新刀期-新新刀期日本刀姿形变化
总的来说,古刀的刃纹色调暗淡,有种稳重感,具有某种风格,乍一看如“直刃”,细看刀刃中有种细微的东西;新刀的刃纹舒展,富有生机,纹路明显,外观华丽,却缺少一种韵味。古刀如属“匀纹制法”,原则上不应有“沸纹”。但新刀中无此定规,可兼而有之。此外,同属“沸纹制法”之作,新刀与古刀相比,粗犷而不透亮。
江户初期刀只有普通的身幅,弧度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切先又开始变小,刃长二尺三寸(69.7cm)左右。由于这类刀大多出现于宽文(1661-1672年)延宝(1673-1681年)年间,所以也叫宽文新刀。
贞享元禄时代是宽文新刀与现代新刀的过渡期,因为天下太平,刀纹也显得崭新华丽。比起宽文新刀弧度有所增加。文化文政时代以后出现的刀就是现代新刀或者复古新刀,刀身更宽,弧度更小,切先变大,长度2尺5~6寸,也更加厚重。明治九年(1876年)以后日本刀进入现代刀期,开启了新的篇章。再来说说同时期的中国刀清代中国短柄刀既有源于辽金的满洲女真刀剑,也有前朝及本朝自制刀剑还包括各少数民族刀剑。清代的短柄腰刀已经不再是主战兵器,作用为:指挥、礼仪和防身。如果您接触到数量足够多的的清代佩刀、腰刀后不难发现从西亚到南亚、从东亚到欧洲,清代刀剑兼收并蓄了当时各国、各地区的刀剑特征,呈现出多种风格,并且有独到的创造和发挥。
明末清初的屈大均(1630年-1696年)在《广东新语》卷16《器语》曾对当时的日本刀有所记述:“粤多番刀。有曰日本刀者,闻其国无论酋王鬼子,始生即以镔铁百斤淬之溪中,岁凡十数炼。比及丁年,仅成三刀。其修短以人为度,长者五六尺为上库刀,中者腰刀,短小者解腕刀。初冶时杀牛马以享刀师。刀师卜日乃冶,以毒药入之,刀成,埋诸地中,月以人马血浇祭,于是刀往往有神。其气色阴晴不定。每值风雨,跃跃欲出,有声,匣中铿然。其刀惟刻“上库”字者不出境,刻汉字或八幡大菩萨单槽双槽者,澳门多有之。以梅花钢、马牙钢为贵。刀盘有用紫铜者,镂镌金银者,烧黑金者,皆作梵书花草,有小匕在刀室中,谓之刀奴。其水土既良,锤煅复久,以故光芒炫目,犀利逼人。切玉若泥,吹芒断毛发,久若发硎,不折不缺。”
这段文字是明清之际,关于日本刀的所有记述中最详细也最具体的。虽有以讹传讹,牵强附会之处,但对研究日本刀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明代日本最主要出品为刀剑和硫磺。但至清代,除输入给清土硫磺外在1668年1715年严禁各种武具,武人画,刀剑类兵器出口。日本控制刀剑出口,但对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网开一面,既卖给琉球日本刀,也不限制琉球国改制日本刀錾刻琉球王徽,进献清朝以换取中国的药材和生活必需品。清代宫廷接受琉球国的进献日式腰刀、衮刀、枪、马鞍、盔甲等武备至今实物犹存。
▲故宫博物院藏琉球进献梨地菊桐纹莳绘糸卷太刀
▲糸卷太刀侟各部分名称
清代也同样仿制日本刀。《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中载:雍正六年(1728年)“十二月十五日做得腰刀头木样一把,呈览。奉王谕:不必照此样做,可照日本刀样做。遵此。”
▲笔者所藏清代早期阴刻夔龙凤纹削栋流水锻纹倭刀。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代贝勒至入八分公佩刀-镐造倭刀
清代允禄(1695-1767年)等撰《皇朝礼器图示》卷十五武备三中所载绿营兵使用的斩马刀、长刃大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等都带有浓重的倭刀气息。
▲由上至下分别是绿营斩马刀、绿营长刃大刀、绿营双手带刀、绿营背刀、绿营窝刀-来自《皇朝礼器图示》)
清代制式刀制造分工比较细。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部抄录了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刘权之奉敕撰《钦定工部军器则例》60卷本中记述中最详尽的“制造背刀”一节:“刀刃长2尺3寸,宽1寸3分,背厚3分。榫长8寸5分,宽5分、厚2分,重2斛8两9钱8分。火漆铁什件1副内。护手盘1个均径1寸8分,厚2分,重2两9钱1分;僧官帽1个,折长3寸,宽8分,厚1分,重1两4钱4分;把箍一个,围长3寸,宽5分,厚1分,重9钱;刀梁一根,长8寸,折宽3分,厚2分,重2两8钱8分;鞘口箍1个,靿子2个,各围长4寸4分,宽3分,厚1分,共重2两3钱7分;刀底箍1个,围长4寸4分,宽8分,厚1分共重2两1钱1分。栓背带铁圈2个,各围圆3分,寸径2分,共重1两8分。以上铁料共净重3斛6两7分,计用:荒铁8斛15两4钱2分,钢6两9钱,煤作62斛9两,木炭作1斛5两8钱,红铜1钱7分,硼砂3分4厘,退火漆1钱2分,铁匠1个6分2厘,起线匠3分6厘工,湛水匠1分8厘工,焊匠8厘工,铮磨匠1工3分2厘,火漆匠6厘工,装碇匠8分工。木把一个,净长8寸,径1分,核用长9寸见方1寸3分木1块,木刀鞘1个净长2尺4寸,宽1寸7分,厚2分,核用长2尺7寸,宽2寸7分,厚1寸2分,木1块。鱼胶5分,木匠5分工。油饰木鞘折见方尺1尺核用,熟桐油2钱5分,银朱2钱4分,香油2分,油匠1厘工,刀把缠丝棉线辫长1丈4尺5分,宽1分5厘,核用棉线1两8分。条匠5分8厘工,挽手条1根,长1尺径3分,核用絷棉2钱,条匠1分工,长2尺5寸,棉线织带1条。”
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中日刀剑异名同物对照信息:如清刀叫“榫”日刀指的是“茎”、清刀叫“铁什件”日本刀叫“金具”。清刀叫“护手盘“”日刀叫“镡”、清刀叫“僧官帽”指的是刀首日本刀叫“兜金”、清刀叫“把箍”日刀叫“缘”、清刀叫“鞘口箍”日本刀叫“口金物”、清刀叫“靿子”日刀叫“橹金”清刀叫“刀底箍”日刀叫“鞘尻”。清刀叫“缠丝棉线”日刀叫“卷柄卷”等。清刀叫“起线”日刀叫“开樋”、清刀叫“湛水”日刀叫“烧入”、清刀叫“铮磨”日刀叫“研磨”等等。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冷艳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陆上用鸳鸯阵,戚继光海上平倭寇用什么冷兵器高招?
古代打造神兵利器,真的需要拿活人祭剑吗?
喜欢冷研的小伙伴们,微信又双叕改版了!为了避免以后找不到冷君,每天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可以按以下步骤将冷兵器研究所置顶。